《中學概覽2024/2025》
返回頁頂
    學校搜尋  搜尋
學校資料
校徽
東華三院伍若瑜夫人紀念中學
Tung Wah Group of Hospitals Mrs. Wu York Yu Memorial College
地址: 新界葵涌安捷街13-21號
電話:   24285129    電郵:   wyyss@tungwah.org.hk
傳真:   24803015    網址:   http://www.twghwyyms.edu.hk

辦學宗旨

本校秉承東華三院的辦學精神,實施「全人教育」,讓學生發揮潛能;並以校訓「勤、儉、忠、信」為進德修業的依歸,勉勵學生拓展豐盛而有意義的人生。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學校資料 學校資料
本區 : 葵青區
他區 : 深水埗區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呂禮章太平紳士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黃海卓先生 (文學士、教育文憑、教育碩士)
學校類別 : 資助
學生性別 : 男女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4870平方米
辦學團體 : 東華三院
法團校董會 : 已成立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不適用
宗教 : 不適用
創校年份 : 1977
校訓 : 勤、儉、忠、信
家長教師會 :
學生會 :
舊生會/校友會 :
2024/2025 全年收費 2024/2025 全年收費
  學費($) 堂費($)  
中一 - -  
中二 - -  
中三 - -  
中四 - $340  
中五 - $340  
中六 - $340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50  
學生會會費($) $11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  
其他收費/費用($) -  
學校設施 學校設施
課室數目 : 26
學校設施 : 本校設有電腦教學中心、英文學習中心、學生活動中心、升降機和傷健人士專用洗手間等。全校課室、特別室及禮堂俱有空調設備。
學校近年積極改善校內設備,以配合本校重點發展的全方位教育、STEAM教育以及混合式教學,例如有加強學生體藝發展的「健身室」及專業隔音設備的「琴房」、「鼓房」和「表演室」,專為推行生物科技教育的實驗室,提升學生科技的水平、增進微電腦控制技術的「瑜創空間」,及具拍攝及互動教學功能的「瑜意教室」,以強化學生表達能力及鼓勵協作學習,及「智慧圖書館」,培養學生良好閱讀習慣。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暢通易達洗手間。
2024/2025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2024/2025 教師資料(包括校長)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55
全校教師總人數 : 59
學歷及專業培訓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90%
學士 :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 41%
特殊教育培訓 : 36%
年資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0-4 年 : 32%
5-9 年 : 9%
10 年或以上 : 59%
2024/2025 班級結構 2024/2025 班級結構
    班數
中一 : 4
中二 : 4
中三 : 4
中四 : 4
中五 : 4
中六 : 4
開設科目 開設科目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數學(中一)*、電腦、音樂、體育、家政、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生活與社會(中二和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綜合人文(世界歷史、地理)、綜合科學(中一和中二;中三:物理、化學、生物)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中二和中三)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商業管理單元)、資訊及通訊科技、中國歷史、歷史、體育、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中四)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地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單元)、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數學(中一)*、電腦、音樂、體育、家政、設計與科技、視覺藝術、生活與社會(中三)、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和中二)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綜合人文(世界歷史、地理)、綜合科學(中一和中二;中三:物理、化學、生物)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中二至中三)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商業管理單元)、資訊及通訊科技、中國歷史、歷史、體育、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中四和中五)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物理、化學、生物、經濟、地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會計單元)、數學延伸部分單元二(代數與微積分)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一入學、迎新活動及健康校園生活
中一入學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操行必須良好,B級或以上。本校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收生準則將依據申請學生下列各項表現而定,包括教育局提供的申請學生成績次第名單:40% 小學校內成績及操行:25%、面試成績:25%、其他(課外活動表現或與中學聯繫等):10%。「最新資料以本校2025年1月的公布為準」。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本校為中一新生(2023-24)籌辦中一全方位輔導班,包括不同活動及英語銜接課程(外籍英語導師教授),目的提升他們的學習技巧和英語能力,灌輸他們正向學習和生活的概念,發掘他們的潛能及建立積極的人生觀,為迎接中學生活做好準備。另外還會舉行「大哥哥、大姐姐」計劃、中一功課輔導及中、英文科廣泛閱讀等計劃,使中一新生能更快掌握有效的學習技巧和適應中學生活。學校關注學生的體格及心理健康,學生在不同的運動均有良好表現。(可參閱本校網頁上的有關資料)
學校特色 學校特色
學 校 管 理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2024/25 學校關注事項:
1. 照顧學習多樣性,並培養學生正面的學習態度。
2. 提倡正向教育、價值觀教育及精神健康。
3. 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及愛國情懷。
學校管理架構 : 本校已於2006年正式成立法團校董會,以加強校本管理。至於日常運作和校政的實際執行,則由校長、副校長、行政會和各科組負責。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本校已於2006年正式成立法團校董會,以加強校本管理。本校的校董會成員包括:呂禮章校監、東華三院委派的校董、教員校董、家長校董、校友校董和獨立校董。
環保政策 : 四度榮獲由香港綠色建築議會主辦的綠色建築全港學生比賽初級組冠軍。
教 學 規 劃
全校語文政策 : 本校營造一個以英語學習的環境,有利學生在初中與高中課程上的銜接。學校的外籍英語教師在初中的英文課程中加插了增潤課,以提升同學的英語會話能力。外籍英語教師亦會在英語角舉行不同的午間英語活動,藉此引發同學對學習英語的興趣。為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學校為全校同學設置校本網上英語自學平台,讓學生能隨時隨地重溫課堂上學到的英語詞匯及標準發音。本校為同學營造了一個良好的英語學習環境,例如早會以英語進行、校園電視在午膳時播放英語節目、每逢循環周第一天進行英語早讀時間及為準備高中同學升學面試而設的「模擬求職體驗活動」等。在跨科英語學習方面(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本校亦有良好表現,並曾獲教育局頒發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以表揚學校在英文教學的成就。本校以「全校參與模式」推行跨科英語學習,透過初中跨學科英語寫作訓練及跨學科英語話劇班際表演,讓同學明白跨科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學校編制了跨學科英語學習詞句簿,使學生能有系統地從各科中學習英語詞匯及句式。此外,本校中文、英文、數學科按能力分組教學,以加強中文、英文、數學科的學與教效能。
學習和教學策略 : 初中著重中、英、數的訓練和課外活動參與,加強兩文三語學習,為同學打好基礎。本校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課程,藉以擴闊學生的知識面。此外,學校亦在初中大力推行跨學科專題研習,藉以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提升同學的創造力及解難能力。學校在中四及中五級開設「跨學科英語學習」及「跨課程閱讀」課堂,藉此提升同學對閱讀的興趣及能力。中、英文科設有廣泛閱讀計劃;家長教師會與圖書館合辦親子閱讀獎勵計劃,藉以推廣閱讀風氣。圖書館配合各科組的活動,推動學生多閱讀和提升他們的閱讀技巧。此外,本校教師對電子教學的運用日趨成熟,這使課堂更為互動,大大提高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教師在課堂上靈活運用「混合式教學」,結合網課及實體課的優點,從而提高學生的投入感和參與感。例如教師運用「翻轉教學」的方法,讓學生運用網上學習平台於上課前先進行預習,並於校內課堂進行更深層次的學習。本年學校參加「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藉此提升教師的資訊素養。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3X。
資訊及通訊科技、中國歷史、地理、歷史、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商業管理單元及會計單元)、旅遊與款待、物理、化學、生物、經濟、體育及視覺藝術。
2. 課程重點:中一至中三設人文學科專題研習及STEAM專題研習。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學校成功地將四個關鍵項目的推展滲於日常教學及課餘活動中,並有理想的成效,例如於特別學習日舉行專題研習活動、推行東華德育課程、運用資訊科技於學與教及提倡閱讀以加強學習成效。
生涯規劃教育 :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有系統地引領學生探索自己的志趣及學習能力,關注個人學業及事業的發展,從而探索一個努力及發展的方向,規劃人生藍圖。透過師兄師姐分享會、模擬試選、周會分享,引導初中同學整合自己的興趣、能力,協助他們訂立個人化及適切的計劃與目標。另外舉辦國內及海外的升學講座和升學面試工作坊、為中六同學提供個別升學輔導、升學面試工作坊及安排同學參觀大學開放日,讓學生掌握最新的升學及就業的資訊,積極為學生開拓廣濶的升學的途徑,為學生爭取入讀優質大學教育的機會。本校大部份中六畢業生以大學聯招或非聯招方式升讀不同大學及大專院校。
學 生 支 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重視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致力創建豐富和愉悅學習英語的環境,定期安排多元化的英語活動,例如午間播放英語歌曲、英語話劇及辯論等,擴濶學生學習經歷,增加學生運用英語的機會。另外,因應學生的特質及能力,老師採用多元的教學策略,以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例如中、英、數以小班模式授課,推行課後功課輔導及開設拔尖班及增潤課程,支援學生的學習需要,使不同能力的同學得到適切的照顧。此外,本校按學生的能力及志趣,在高中為學生提供靈活的科目組合及不同科目的選擇,例如體育科、視藝科、旅遊及款待科等,讓不同潛質的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及一展所長。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致力建立共融文化,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援。透過成立「學生支援小組」,為有需要的學生制定適切的支援計劃。班主任和科任老師定期交流有關學生的學習、社交表現及商討支援措施。同時,本校靈活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配合另設一名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協助支援學生,推行不同類型的活動,讓學生盡展所長。本校重視家校合作,定期安排學生支援小組成員與家長保持溝通,讓家長了解子女在學校的表現,促進家校溝通和合作。
非華語學生的教育支援 : 本校為錄取的非華語學生提供額外支援,幫助他們學習中文:提供課後中文學習支援;增聘額外教師/教學助理支援非華語學生學習中文;及舉辦共融校園活動。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每年有測驗和考試各兩次,各科有不定期的測驗。本校中文、英文、數學科會依據學生的能力分組,調適課程內容。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家校合作 : 本校家長積極配合學校行政運作,使學生能安心學習。
校風 : 秉承東華三院「全人教育」、「發展學生潛能」的教學精神,協助同學健康成長,培養同學的良好品格,並提高同學的自信心及自尊感,加強學校的關愛文化。本校為學生提供各項成長支援的組別有訓導組、輔導組、德育及公民教育組、升學及就業輔導組、學生支援小組、課外活動組及生命教育組。各組經常合作進行全校活動,例如「中一全方位輔導計劃」、「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全民義工計劃、領袖訓練等;本校鼓勵同學多參與課外活動,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透過多元化的學習體驗,提升同學的自信心和自尊感。學校根據校本情況,有策略地為學生提供發展性、預防性及補救性的輔導計劃和活動;我們亦會主動與學生及家長聯絡和溝通,盡量給予學生多點關懷和照顧,發揮家校合作的精神。
未 來 發 展
學校發展計劃 : 參與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透過備課、觀課、議課,課程檢視及規劃,進行各科全面的協作,推展並落實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擴大了學生學習的深度與廣度,讓學生學得更好,更全面照顧學生學習的多樣性。

創建「智慧圖書館」,讓學生有更佳的閱讀資源,促進學生閱讀交流及老師的專業分享,提升學校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有利學生自主學習及終身學習。 

本校注重學生的全人發展,不同科組積極培育學生正向思維及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透過不同學習體驗及活動,為學生提供全面的學習經歷,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營造充滿關愛的校園生活和正面的學習氛圍。

提升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及愛國情懷。通過全校參與和跨科協作,讓學生在課外有更多接觸中華文化的機會,培養他們對中華文化的興趣及認識,加強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教師個人成長及專業發展十分重要。學校在教師團隊中設立「師友制度」,在教師群體中逐漸形成一個互相關顧、並樂於栽培新老師的氣氛,從而提升學校未來整體發展的可持續性。學校參加「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配合學校發展「電子教學」、「混合式教學」的方向,透過共同備課、觀課、議課,提升教師「照顧學習多樣性」的教學及評估策略,提升專業能力。本校教師均有參加由教育局、大學及團體主辦的研討會、講座和訓練課程。各科以英語授課的教師均已接受相關的專業英語培訓。本校亦已建立一套有效的跨科英語學習的方法及教材,並因而獲得教育局頒發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以表揚本校教師的努力和成就。本校連續五年獲頒「東華三院教學獎勵計劃」獎,包括「英國語文教育」、「科學教育」、「中國語文教育」、「訓育及輔導」及「價值觀教育」,在學術及照顧學生成長等方面表現卓越。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以班會、學會、四社及學生會等各個層面作開展。四十多個學會分為社會服務、德育及公民教育、與工作有關的經驗、藝術發展和體育發展五大類別。校內主要大型活動皆由學生會籌劃及安排,藉以培訓學生的策劃及領導才能。
其 他 : 東華三院設多項獎學金供學生申請,目的是表揚和嘉許在不同範疇有卓越表現的學生,本校按照學生學業成績、課外活動、品德表現及家庭狀況,讓學生申請不同獎學金。同時本校也協助學生申請不同校外獎學金,讓他們有更充足的資源發展潛能,盡展所長。例如本校2023年中六畢業生王依婷及容永道獲東華三院獎學金(TWGHs SF (MNT) Fund Scholarship)合共資助二十萬港元,2人分別在中文大學就讀酒店旅遊及房地產學士學位課程及數學精研學士學位課程。
同學積極參與各項比賽,成績斐然。本校學生遠赴巴黎參加2023年「國際基因工程機器競賽(iGEM)」,最終在超過400隊來自66個國家的隊伍中脫穎而出,勇奪比賽中最高級別的金獎,並刷新香港中學參賽以來紀錄,首次於兩個領域成為全球高中組首5名的成績,分別為「教育」領域和「可持續發展目標」領域,成績令人鼓舞。
另外由80多位學生組成的田徑隊,比賽中屢獲殊榮,連續三年(2018-2020)蟬聯「葵青區中學校際田徑賽」男子組及女子組團體總冠軍;並榮獲學界田徑獎牌榜第一名(2021-2022),成績驕人。
本校教師因成功發展有效的跨科學習英語方法及教材,大大提升學生學習英語的效能,獲教育局頒發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
為擴闊同學視野,學校投放大量資源組織交流團。近年參與交流團的學生逾600人次,足跡遍佈世界,包括加拿大(溫哥華)、英國(倫敦)、杜拜、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濟州島、首爾)、哈薩克、台灣、以及中國(澳門、北京、佛山、山西、敦煌、西安、上海、遼寧、蒙古和大灣區)等。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235、235M、35A;  
小巴:83A、86、401、86M。
備註 : -
學校地圖 學校地圖
  • 學校校舍外型
    學校校舍外型
  • 學生遠赴巴黎參加國際遺傳工程機械設計競賽獲得研究金獎,並在「最佳可持續發展影響」及「最佳教育」範疇獲得全球頭五位。
    學生遠赴巴黎參加國際遺傳工程機械設計競賽獲得研究金獎,並在「最佳可持續發展影響」及「最佳教育」範疇獲得全球頭五位。
  • 英文科舉行模擬求職體驗活動,增進同學運用英語的自信心和面試技巧。
    英文科舉行模擬求職體驗活動,增進同學運用英語的自信心和面試技巧。

修訂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