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概览2024/2025》
返回页顶
    学校搜寻  搜寻
學校資料
校徽
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
Carmel Bunnan Tong Memorial Secondary School
地址: 新界屯門湖景邨
電話:   24651585    電郵:   mail@cbt.edu.hk
傳真:   24663528    網址:   http://www.cbtmss.edu.hk

办学宗旨

秉承基督教興學會全人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各方面有均衡的培育,以致個人潛質得以發揮,明白真道,建立優良品格,樹立律己精神,使其長大後具備良好公民品格、知識及技能,服務社會,榮神益人。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学校资料 学校资料
本區 : 屯門區
他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黃兆輝教授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陳海智博士 (教育碩士、哲學碩士、哲學博士)
學校類別 : 資助
學生性別 : 男女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4000平方米
辦學團體 : 基督教興學會有限公司
法團校董會 : 已成立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100%
宗教 : 基督教
創校年份 : 1982
校訓 : 明道律己 忠主善群
家長教師會 :
學生會 :
舊生會/校友會 :
2024/2025 全年收费 2024/2025 全年收费
  學費($) 堂費($)  
中一 - -  
中二 - -  
中三 - -  
中四 - $340  
中五 - $340  
中六 - $340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40  
學生會會費($) $20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特定用途費 ($300)  
其他收費/費用($) -  
学校设施 学校设施
課室數目 : 25
學校設施 : 本校設施齊備,所有課室及禮堂皆有空調設備。全校鋪設無線網絡,在主要課室已安裝智能電子白板,以配合學校發展混合教學模式。本校圖書館為學生的學習資源中心,佈置優雅,除各類型藏書豐富外,還設有視聽室供學生學習。學生在地下設有空調的大型自修閣,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給學生溫習。本校設有校園電視台,同學可製作不同的節目,發揮他們的創意。本校亦設有健身室,鼓勵學生使用,推動健康校園。STEAM工作室內有各項設備,包括3D立體打印機、雷射切割機及其他設計和編程軟件等。近年新增了生物科技研究室,讓同學進行科研探究。今年更優化"My English Lab"提升同學英語學習興趣。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暢通易達升降機及融合教育室,為有需要的學生提供固定的地方進行評估及面談。此外亦設有學習室,提供額外的設施以協助有需要的學生學習。
2024/2025 教师资料(包括校长) 2024/2025 教师资料(包括校长)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55
全校教師總人數 : 58
學歷及專業培訓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98%
學士 :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 45%
特殊教育培訓 : 52%
年資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0-4 年 : 36%
5-9 年 : 10%
10 年或以上 : 54%
2024/2025 班级结构 2024/2025 班级结构
    班數
中一 : 4
中二 : 4
中三 : 4
中四 : 4
中五 : 4
中六 : 4
开设科目 开设科目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數學*、科學*、公民、經濟與社會、歷史、中史、地理、資料及通訊科技、宗教(基督教)、視覺藝術、家政*、音樂*、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中三)*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中史、歷史、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宗教(基督教)、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數學單元二、物理、化學、生物、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通訊科技、歷史、地理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數學*、科學*、公民、經濟與社會*、歷史、中史、地理、資料及通訊科技、宗教(基督教)、視覺藝術、家政*、音樂*、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中三)*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史、歷史、地理、資訊及通訊科技、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宗教(基督教)、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數學、數學延伸單元二、物理、化學、生物、經濟、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資訊通訊科技、歷史、地理

* 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

中一入学、迎新活动及健康校园生活 中一入学、迎新活动及健康校园生活
中一入學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 計分準則為—學生在「申請學生成績次第名單」的排名佔40%;面試佔30%;操行佔20%;課外活動佔10%。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每年7月中旬及8月舉行中一迎新會,向家長及新生介紹學校和家長教師會。另設英語班、暑期功課輔導班及三天暑期中一新生輔導活動,使學生儘快適應中學生活。本校已制訂一系列的健康校園政策,透過培育學生健康大使及推廣健康教育活動,發展學生的健康生活習慣,並提高學生的健康意識。學校亦十分鼓勵學生鍛鍊強健體魄,自2007年連續獲康文署頒發「活力校園獎」。往年亦獲的環保署頒發最佳校園室內空氣學校。
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
學 校 管 理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幫助學生建立高階思維、良好語文及數學能力;豐富學生各種學習經歷;優化及推行多元教學策略,照顧學生多元學習需要;推行校本生涯規劃課程;培養學生自愛、自律及自學精神;優化校園福音事工;著重老師的培訓及團隊工作;優化及改善校園及學習設施。
學校管理架構 : 校董會提供充足支援,簡政放權,鼓勵老師參與行政討論及決策。學校的政策和設施不斷改良,教學質素也不斷提升。校長和主任老師統領學與教及學生支援,成立各小組分擔校務、教務及學生關顧的工作。各科組每年均訂定工作計劃,配合學校發展方向,並籍「策劃—推行—評估」不斷優化。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按教育局規定,學校已成立法團校董會,加入獨立人士、家長、校友及教師校董,藉以增強代表性及共同商議校務,帶領學校發展工作。
環保政策 : 本校致力推動節能減排及提高同學的環保意識,成立環保大使團隊,提供訓練,協助推動環保活動、如響應全港無冷氣日、地球一小時、推行廢紙、舊衣物、膠樽等資源回收。我們還舉辦「Free Market」活動,鼓勵師生們捐贈一些完好實用但自己不合用的東西;如書籍、電器、文具、衣物、食物等,有興趣的同學可免費取用。為鼓勵同學有感恩的心,他們會寫感謝咭向捐贈者表達谢意。公益少年團亦會舉辦月餅盒及利是封回收。為支持推動再生能源,本校參與機電署安裝太陽能板計劃。
教 學 規 劃
全校語文政策 : 本校以母語教學為主,中三部分班別數學科以全英語教授。其他班別亦於初中數學科、科學科、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家政科及音樂科,輔以英語學習單元和英語延展教學活動,提昇學生的英語能力和讓學生掌握更多英語詞彙,以便學生在高中時可以順利銜接以英語學習個別科目。本校英文科採用小班教學,中一至中三每級有一班以普通話教授中文。本校設有校園電視台和英語閣,提供各種機會和環境讓學生在校園運用英語和普通話。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本校著重培養學生的多元智能和兩文三語的能力。透過正規課堂和全方位學習,讓學生學會學習,最終養成終生學習的精神。
本校著重課程的規劃、實施和評估。課程規劃強調跨科學習,訓練學生學科知識和共通能力。各科同級老師有共同備課節,同儕互相觀課,建立學習社群。課堂上老師促進學生學習,訓練學生思考,帶領學生建構知識,探索學問。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和進展作出評鑑和回饋,協助學生改善學習態度和促進學生學習。
本校為中、英、數、公民、經濟與社會科、綜合科學科各主科訂定基準,確保學生有足夠能力應付高中課程,畢業後有能力接受大專教育。本校全部課室均設互動電子白板,將電子學習元素滲入各科目的課程裏,運用多媒體、互聯網及平板電腦(iPad),帶來有效的互動學習及自主學習,同時能在不同層面上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
推動STREAM教育亦是學校課程持續更新下的一個發展重點,旨在裝備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難能力,讓他們具備應有的知識、共通能力、價值觀和態度,以適應科技急促改變的社會環境。
此外,學生亦能透過參與社區服務、境外遊學、多元化生涯規劃、德育及公民教育活動等,以培養正向的價值觀,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的上進心,以達致建構知識、技能和價值,並建立有意義的人生,樂意與別人分享,貢獻社會和世界,做個有責任的人。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高中選修科目組合、分科安排等,可參考本校網頁。
2. 課程重點:本校各科目課程依據教育局和考試評核局的課程指引,並按學生能力適當剪裁課程,個別科目和單元輔以校本設計課程施教,以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本校推行資訊科技教育、國民教育、價值觀教育及公民教育、專題研習及各項閱讀計劃多年。資訊科技互動學習和德育及公民教育工作曾得到教育局質素保證視學組的讚賞,近年亦積極推動電子學習及STEAM學習元素,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閱讀活動包括推行閱讀課、借書王比賽、閱讀大使、課外閱讀獎勵計劃,並舉行多元化閱讀活動以作配合,其中包括作家講座、書展、新書推介、邀請老師及學生推介好書等。學校更增設STEAM工作室及生物科技研究室,提供先進科技設備,舉辦多元化的創科活動及課程。
生涯規劃教育 : 本校運用政府發放的生涯規劃津貼聘請一名生涯規劃輔導員,配合新增設的生涯規劃資源閣,有助推展更多生涯規劃的工作,例如生涯規劃個案輔導、生涯規劃小組輔導、職業分享會、職業參觀活動及工作體驗計劃等。
學校各級均有不同的生涯規劃重點,如:
中一: 九型人格及自我認識;
中二: 深化自我認識、發掘夢想與職業探索;
中三: 高中選科輔導、多元升學出路探索;
中四: 人生體驗遊戲、應用學習課程體驗;
中五: 升學考察團、Career Life職業體驗遊戲;
中六: 多元升學出路:JUPAS、E-APP、VTC、台灣、內地或海外升學。
學 生 支 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著基督的精神,實施愛心教育,學校致力協助有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學校制定個別學習計劃,從課程以至評估,推行調適措施。老師和社工亦能提供專業輔導,幫助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本校老師除於課堂上照顧學生學習差異外,亦於課餘進行拔尖補底活動,例如抽離式資優教育活動,中英數補習班及功課輔導班等。本校亦會選拔資優學生參與教育局和大專院校的培訓活動和比賽。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成立學生支援組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主要成員包括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社工、輔導員及教學助理。本校運用學習支援津貼開設輔導小組、社交訓練小組、言語治療服務、讀寫訓練班及個別學習計劃。學校會根據學生的情況而作出教學及評估調適。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除傳統的測驗和考試等總結性評估外,本校亦推行持續性評估、實況評估、同儕評估等,協助學生掌握自己的學習表現。本校會配合教育局課程改革的發展和考評局對公開試評核方式的變更,適時適當調整學業評估的措施。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家校合作 : 本校於1997年已成立家教會,多年來家校合作十分密切。常常舉辦各類文康活動及家長講座等,與家長共同關注學生成長及學習問題。此外,亦常透過家長通訊、學校網頁、短訊、電郵、家長日、家長晚會、家長迎新日等與家長保持緊密接觸。學校每年均會向家長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家長對學校的意見,加強彼此間的溝通與合作。
校風 : 本校實踐基督教信、望、愛的精神,奉行「訓輔合一,管教並重,全校參與」的教育理念,著重培養學生自律、自省及自重精神,保持一個有秩序、有紀律之學習環境。訓輔老師,學校社工及班主任共同協作,舉辦活動,跟進個案,並設立健康校園政策組及多項計劃,幫助學生健康成長。此外,設雙班主任制、班主任課及週記等,加強老師對學生的關顧和溝通,令學生更了解自己及能為將來升學就業訂立目標。
未 來 發 展
學校發展計劃 : 2022-2025學校發展計劃:
1. 持續優化學與教策略,培養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
2. 全面支援學生個人成長,面對未來挑戰。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本校設有教師培訓及發展小組,以評估教師專業發展之需要、策劃及安排培訓活動。此外,各教師按其個人的專業發展及學校發展計劃,參加各類研討會、工作坊或修讀在職培訓課程等。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本校著重全人發展,設有學生會、多樣的課外活動隊伍及組織,包括學術、藝術、興趣、服務、宗教、體育及制服團隊等類別。學生可隨本身興趣及需要參加,惟中一至中三學生必須參加一項課外活動及一個學會。
其 他 : 1. 按聖經教導,建立學生正面的價值觀;
2. 幫助每個學生建立良好中文、英文、數學能力;
3. 培訓高階思維及表達能力,為新高中學制作好準備,畢業後有能力接受大專教育;
4. 深化自評工作,自我完善。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59M、59A、59X、962、259D;
輕鐵:507及614線 屯門碼頭總站;
小巴:44。
備註 : 初中中一至中三級數學、綜合科學、公民、經濟與社會、家政及音樂均有英語延展教學活動,並以英語教授數學及綜合科學份課程。中三級精英班則以全英語教授數學。
学校地图 学校地图
  • 校舍相片
    校舍相片
  • 花式跳繩隊
    花式跳繩隊
  • 初中科學教育
    初中科學教育
  • 學生生活短片
    學生生活短片

修订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