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概览2024/2025》
返回页顶
    学校搜寻  搜寻
學校資料
校徽
仁愛堂田家炳中學
Yan Oi Tong Tin Ka Ping Secondary School
地址: 新界屯門山景邨
電話:   24665270    電郵:   office@yottkp.edu.hk
傳真:   24643243    網址:   http://www.yottkp.edu.hk

办学宗旨

本校為仁愛堂轄下政府資助中學。本校重視教師的專業發展,並致力與家長協作,與社會各界人士聯繫,創造理想的教學環境,提供高素質的教育服務。我們堅信教育能為社會培養一批有知識,有多元能力及有責任感的年青人,能為社會公義及國家進步作出貢獻,達至「己立立人」。

「資料由學校提供及核實。如欲進一步了解學校發展,可直接向有關學校查詢。」
学校资料 学校资料
本區 : 屯門區
他區 :
校監/ 校管會主席 : 田慶先先生(理學士(化學工程))
校長(附學歷 / 資歷) : 紀思輝博士 (理學士、教育文憑、文學碩士、哲學博士)
學校類別 : 資助
學生性別 : 男女
學校佔地面積 : 約 4000平方米
辦學團體 : 仁愛堂有限公司
法團校董會 : 已成立
校監和校董/官立學校管理委員會(校管會)主席和成員的培訓達標率 : 不適用
宗教 : 不適用
創校年份 : 1987
校訓 : 己立立人
家長教師會 :
學生會 :
舊生會/校友會 :
2024/2025 全年收费 2024/2025 全年收费
  學費($) 堂費($)  
中一 - -  
中二 - -  
中三 - -  
中四 - $514  
中五 - $514  
中六 - $514  
家長教師會會費(年費)($) $20  
學生會會費($) $15  
非標準項目的核准收費 (年費) ($) $450  
其他收費/費用($) 代收代支(聯課活動、其他學習經歷、參考或學習材料等)  
学校设施 学校设施
課室數目 : 25
學校設施 : 重視學校環境雅潔與安全,緊密跟進學校維修更新,提供優良學習環境。全校教室配置空調及多元視聽與網絡設備,並配置無綫上網及移動學習電子器材。另設有禮堂、設計與科技室暨創新及資訊科技中心、健身室、中華文化室、成長輔導室、學生培育多用途室(成長苗田)、電腦室、社工室、醫療室、學生活動中心、生涯規劃室、圖書館,備有多個學科專用教室及科學實驗室。
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設施 : 斜道、暢通易達升降機、暢通易達洗手間、觸覺引路帶及視像火警警報系統。
2024/2025 教师资料(包括校长) 2024/2025 教师资料(包括校长)
核准編制教師職位數目 : 54
全校教師總人數 : 58
學歷及專業培訓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已接受師資培訓 : 97%
學士 : 100%
碩士、博士或以上 : 64%
特殊教育培訓 : 34%
年資 : 佔全校教師人數的百分比 (%)
0-4 年 : 32%
5-9 年 : 9%
10 年或以上 : 59%
2024/2025 班级结构 2024/2025 班级结构
    班數
中一 : 4
中二 : 4
中三 : 4
中四 : 4
中五 : 4
中六 : 4
开设科目 开设科目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生活與社會(中二)、普通話、視覺藝術、體育、音樂、科技與生活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歷史、地理、普通電腦、生活與社會(中三)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STEM 
2024/2025 學年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國歷史、中國文學、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企業、會計及財務、地理、歷史、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其他學習經歷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一至中三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中國歷史、公民、經濟與社會、普通話、視覺藝術、體育、音樂、科技與生活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科學、歷史、地理、普通電腦、生活與社會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STEM
2025/2026 學年擬開設科目 : 中四至中六
以中文為教學語言 : 中國語文、公民與社會發展、中國歷史、中國文學、旅遊與款待、視覺藝術、體育
以英文為教學語言 : 英國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企業、會計及財務、地理、歷史、經濟、資訊及通訊科技
按班別/組別訂定教學語言/校本課程 : 其他學習經歷

中一入学、迎新活动及健康校园生活 中一入学、迎新活动及健康校园生活
中一入學 : 本校接受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本校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統一派位(適用於2025 年9月升讀中一)。申請同學必須操行良好。面試甄選準則:中、英文口語表達能力;禮貌、儀容、態度;語文知識、時事常識;創意、溝通、批判思維能力。取錄準則將稍後於本校網頁公布。
迎新活動及健康生活 : 為小六升中一學生提供以英語為學習語言的銜接課程、中一訓練營課程及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學校營造全面英語學習環境,讓學生能有效運用英語溝通、學習,及為就業作好準備。本校為學生提供安全、舒適、健康的學習環境。學校各科組、各部門緊密合作,共同建構學生健康成長與學習的環境。
学校特色 学校特色
學 校 管 理
學 校 關 注 事 項 : 培養學生良好品格,德才兼備,發揮多元才能。
學校管理架構 : 全港首批成立法團校董會學校之一,亦屬最早一批參與教育局學校管理新措施(SMI)學校之一。學校重視建立終身學習和持續改革文化,鼓勵教師專業發展及決策參與,實施開放式管理模式,強調學生為本,教師治校。學校組織架構劃分為教學事務委員會、學生事務委員會及學校行政與資源委員會,由校長及副校長分別領導各項校務工作。
法團校董會/校董會/學校管理委員會 : 法團校董會成員包括:辦學團體(仁愛堂)代表、創校團體(田家炳基金)代表、教師代表、家長代表、校友代表、校長、學者及獨立專業人士。獨立專業人士包括大學教授及退休校長。
環保政策 : 本校著重推動環境教育,實施減廢回收,鼓勵循環再用。本校曾連續三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可持續發展委員會頒發「可持續發展學校獎勵計劃」金獎及三年持續參與大獎,並於2018年獲環境局頒發「可持續發展社區項目獎」及「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榮譽大獎」。
教 學 規 劃
全校語文政策 : 全校中一至中六級主要科目均實施英語教學。中文科著重提升學生中華文化素養。中一級開設普通話科,致力提升學生兩文三語能力。為營造全校語文環境,本校舉辦初中及高中內地文化考察交流計劃、外國遊學團等。此外,本校鼓勵學生參與中、英文朗誦比賽、校際辯論比賽等,豐富學生的中英文學習環境。
學習和教學策略 : 持續優化校本課程,兼顧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表現。中一至中三各設二班菁英班,其餘班別以混合學能表現分班,部分語文學科設分組分流教學,鼓勵學生互助協作,促進及發展學生多元能力。學校以校本模式及抽離式推行資優教育。學校重視學生全面發展,營造學習氣氛,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態度。學校透過校本學習技巧課程及人工智能教育培養自主學習。
校本課程 : 1. 選修科目:2X及3X。 新高中選修科組合搭配靈活,學生可選文、理、商科及社會科學,或跨範疇學科組合。
2. 課程重點:中文科著重提升學生中華文化素養;英文科加強英語閱讀及為學生營造全方位英語學習語境,施行校本以英語為學習語言銜接課程;數學科以聯課活動,數學比賽及電子平台推行校本課程;科學科發展探究式教學。學校以校本形式推行學生成長課、並與德育、公民教育、國民教育、生涯規劃及文化藝術等課程協作。
學校課程主要更新重點 : 學校鼓勵閱讀。全校學生每星期兩天早讀。學生閱讀大使分享好書,舉辦書展及閱讀講座。實踐校訓「己立立人」精神。由德育、公民教育組統籌學生品格培育,各科組加以配合。各科鼓勵學生跨科學習。配合全方位學習模式,培養協作精神,開拓視野。學科利用Google、Microsoft、ZOOM、WiFi網絡、平板電腦iPad、eClass及其他網上平台推動電子學習,促進互動。
生涯規劃教育 : 校本生涯規劃課程積極為學生提供適切及多元升學及就業輔導。高中設立「共創成長路」課程,並在初中設生涯教育課,由班主任聯同生涯規劃組老師及校外專業人士施教。教學內容連貫初中及高中,藉正規課程及聯課活動全面開展生涯教育,教學活動包括:職場參觀、職場體驗、自我探索工作坊、模擬面試、專題講座、以至香港,其他大灣區地區及海外大學考察交流團。讓學生能在不同情境探索自己個人特質,包括個人性向、興趣、能力及志向,從而建立正確價值觀,確立個人的事業方向及人生目標,妥善規劃自己的將來。
學 生 支 援
全校參與照顧學生的多樣性 : 本校以「整體參與」、「照顧差異」及核心價值的培育理念,透過科組協作推動正規課程、非正規課程及隱蔽課程進行學生培育工作,照顧差異,鼓勵同學協作。部分學科按學生表現,施行小組教學。中一至中三各設二班菁英班,其餘班別以混合學能表現分班,部分語文學科設分組分流教學,以照顧學生學習差異。高中學生選讀二個或三個選修科,發揮學生不同潛能。
全校參與模式融合教育 : 本校為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成立學生支援組,由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作統籌。學生支援組成員包括副校長、輔導主任、訓導主任、特殊教育需要支援老師、輔導員、社工和教育心理學家。本校增聘1名輔導員及1名教學助理專注照顧個別差異和特殊學習需要之學生。
學期初為有特殊學習需要之學生召開「個案會議」,讓班主任、授課老師及級訓輔導老師了解該學生的情況,以及討論功課及測考調適安排,另為較有需要學生制定個別學習計劃,並邀請家長參與相關會議及定期檢視計劃成效,讓家長掌握更有效地照顧及教導子女。學習方面,特殊教育需要統籌主任和輔導員定期與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面談,並運用學習支援津貼按學生需要安排個別及小組訓練,如︰專注力訓練小組、言語治療小組、藝術治療小組及興趣班,讓同學在不同的小組中分別學會提升專注力、與人相處技巧、溝通技巧、提升自信心和增進人際關係,並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提供考試調適及功課輔導,協助他們解決學習遇到的疑難。
教師培訓方面,本校老師已按教育局要求接受「照顧不同學習需要」培訓。
測考及學習調適措施 : 重視學生持續學習表現。每學年兩次考試,另設兩次中一至中三統一測驗周。學生平時表現一般佔學科部分分數。部分學科按學生表現差異,安排分組或小班教學,學習表現稍遜學生,安排課後支援或暑期學習班等。
家 校 合 作 及 校 風
家校合作 : 推動家長與學校建立伙伴關係,於家長全體大會選舉「家長校董」。定期舉辦家長日、家長小聚及各級家長晚會,包括中一、二級課程與教學晚會、中三級升高中選科輔導家長日、邀請中六級家長出席文憑試輔導活動等。家教會積極參與各類學校活動,以了解及推動學校發展。家長義工小組協助推行活動,出版家長通訊,促進家校溝通。推動親子社區服務,鼓勵家長及學生共同參與社區發展。
校風 : 1. 教育局優質教育基金傑出學校獎勵計劃頒發本校為全港首間在「校風及培育範疇」表現卓越的學校。傑出學校獎勵計劃評判團特別欣賞本校:「採用『學生為中心』及『校本輔導』的政策,提供有利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習環境。學校的理想和使命源於一個基本信念,就是每個學生都能透過積極參與、親身體驗及多元化活動來學習。學校的目標、政策、計劃和主要決策都符合這個理念。全體教職員都抱有共同的理想,為達致學校的使命而積極投入工作。教師有濃厚的團體精神,士氣高昂,並深明自己的角色是提供校本輔導、愛護和支持所有學生。對於一些在學習和發展上特別需要鼓勵的學生,教師的支持尤為重要。」(傑出學校獎勵計劃嘉許狀評語)。
2. 2013年,香港中文大學優質學校改進計劃及教育局分別對本校進行質素視學,對本校之校風及學生支援給予高度評價。它們認為本校培育政策明確,能以「價值為本」、「多元參與」、「領導卓越」為信念,帶動全人發展;師生關係良好;學生喜歡校園生活,同儕相處和洽;學生領袖普及化,能激發朋輩互助互勉的精神。
未 來 發 展
學校發展計劃 : 1. 增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培養他們的自我形象和自信心。
2. 增強學生身心健康,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 優化教學及學習策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能。
教師專業培訓及發展 : 全體教師具有學士學位或高級學位,並具備教育專業文憑或證書。本校連續多年獲教育局評選為資源學校,參與「專業發展協助計劃」;經驗教師持續獲教育局,大學教育學院及本地學校邀請,與本地教育同工分享學校成功經驗。本校參與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遴選參與「優質學校在香港」計劃,成為五所成員中學之一。學校定期舉辦教師專業發展日,定期組織教師到內地及外地考察交流,鼓勵教師進修及研習,讓教師能與時俱進,為學生提供最適切的教育。
全方位學習(包括通過各學習領域、課外活動、聯課活動等,提供五種基要學習經歷) : 鼓勵學生參加體藝、興趣、學術、宗教、服務、生涯規劃、STEAM教育等聯課活動。學生分屬不同社別、學會。學科活動培養學生多元能力,配合跨學科專題研習,每年定期安排學生到內地或其他地區文化交流。
其 他 : 重視學生學習成果

1. 全校各級各班主要學科以全英語教學,加強運用英語學習的能力。
2. 奠定寬闊的知識基礎,所有高中同學均須修讀三科選修學科。
3. 因應個別學生語文學習需要實施小班教學,安排課後支援。同時亦提供資優課程。
4. 每星期兩天中、英文早讀課,建立學生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能力。
5. 中文科曾獲行政長官卓越教學獎嘉許狀,英文及普通話科教師全體符合語文基準教學水平,持續優化兩文三語的課程與教學。
6. 英文科持續與專家協作,完善課程規劃及實施,提升學生英語水平。
7. 配合科技教育STEAM的發展,既於初中聯合科學科、數學科、電腦科、視藝科及德育及公民教育組設立STEAM課堂,亦網羅各界資源及與大學合作,讓同學有開闊眼界的機會,體驗人文關懷的精神。

推展國民教育

1. 按教育局建議,各學科參考相關科目的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框架,配合現行課程,於校內透過相關科目,以及課堂以外的學習活動,包括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內地考察等,以「自然融合」的形式推動國家安全教育。
2. 透過參與教育局及各有關團體舉辦的不同形式活動,積極讓同學認識及了解國家發展形勢及成就。

培養健康的價值

1. 學校提供聯課活動,涵蓋體育、藝術、服務、學術等範疇,鼓勵同學適度參與,藉以擴展個性、培養多元能力,促進全人發展。
2. 初中透過跨科組協作,以服務學習為培育主軸,透過「山景•人情」計劃的推行,培養學生人文關懷的精神。
3. 高中開設其他學習經歷(OLE)課程,包含藝術、體育、創新科技、實用課程及靜觀課等,讓學生在學業以外有均衡的發展學,促進全人發展。
4. 各級班主任透過班級經營,建立緊密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學習及成長中建立健康的價值,得到更適切的照顧及對未來有更成熟的規劃。
直達學校的公共交通工具 : 巴士:K58、57M、66X、66M、961、258D、50M;
輕鐵:鳴琴站 ─ 505、610、615、615P;
地鐵屯馬線:屯門站轉乘輕鐵 505 到山景(南)站。
備註 : 響應教育局優化班級結構計劃,現在中一至中六每級4班;全體中三學生符合條件,能原校升讀新高中免費學位;本學年全校共24班。
学校地图 学校地图
  • 學校外貌
    學校外貌
  • 中三級服務學習成果展示暨頒獎禮
    中三級服務學習成果展示暨頒獎禮
  • 情緒健康關注周
    情緒健康關注周
  • 學生生活短片
    學生生活短片

修订日期:5/12/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