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校類別

特殊學校類別 / 群育學校 / 瑪利灣學校

瑪利灣學校
Marycove School

學校名稱 瑪利灣學校
School Name Marycove School
中文地址 香港香港仔南朗山道32號
英文地址 32 Nam Long Shan Road, Aberdeen, Hong Kong.
地區 香港南區
服務類別 群育學校
電話 25540168
傳真 25521403
電郵地址 school@marycove.edu.hk
學校網址 http://www.marycove.edu.hk
辦學理念 善牧會本著耶穌善牧尋找迷途羔羊的精神,深信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尊嚴,只要透過愛、接納和堅定貫徹的引導,縱使身處困境,也可茁壯成長,發揮所長。善牧會肩負修和的使命,服務因情緒困擾或家庭困難而出現行為問題的女孩,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被歡迎、被接受和得到被尊重的對待。善牧會盡力在學校內宣揚非暴力文化,推動公義與和平。 瑪利灣學校於1968年創立, 學校的服務使命是為在個人行為、情緒或學習方面適應有困難的女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機會,以達致德、智、體、群、美及靈性上的成長,並與她們同行並進,邁向積極人生,貢獻社會。
校監姓名 阮開鳳 修女
校長姓名 林泳施女士(教育心理學碩士、應用語言學[英語]碩士、融合及特殊教育碩士)
學校類別 津貼
學生性別
辦學團體 善牧會
宗教 天主教
創校年份 1968年
校訓 忠孝節義
學校面積 2,907平方米
學生人數 135人
校內組織 瑪利灣學校法團校董會、家長教職員會、瑪利灣學校校友會。
宿舍設備 善牧會瑪利灣中心提供90個宿位,由社會福利署資助。
公共交通 1. 地鐵南港島線黃竹坑站B出口,再沿南朗山道直上,步行約10分鐘。 2. 乘搭48、71、72A、75、107號巴士至黃竹坑巴士總站,再沿南朗山道直上,步行約8分鐘。
校車服務 -

收費資料 小五至中六學費全免(日校生需繳交午膳費 );
學生全年需繳付特定用途費$310;另需繳付書簿、校服、視覺藝術科、家政科及「其他學習經歷課程」材料費用。

學校設施 本校樓高4層,設備完善,計有課室11間、電腦室1間、資訊科技室1間、綜合科學室1間、輔導教學室2間,會談室2間、醫療室1間;另學生活動中心、圖書館、資源中心、音樂室、家政室、縫紉室、視覺藝術室及禮堂各一間,同時亦設有籃球場及有蓋操場。全校課室和特別室均安裝了空調設備。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數)
基本師資訓練 25
特殊教育訓練 10
學士 25
碩士 12
博士 0
教師總數 25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1
職業治療師 0
物理治療師 0
社工 2
教育心理學家 0.3
護士 0
技師 0
職業治療助理 0
實驗室技術員 1
物理治療助理 0
其他 5
專業人員總數 4.3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0
高班 0
小學 (班數)
小一 0
小二 0
小三 0
小四 0
小五 1
小六 1
中學 (班數)
中一 1
中二 2
中三 2
中四 2
中五 1
中六 1
延伸班 (班數)
延伸班 0
班級結構備註
總班數  11

開設科目 小五及小六: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常識、宗教、電腦、音樂、普通話、體育、視覺藝術、閱讀課、其他學習經歷課程、班主任課。

初中:
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生活與社會、綜合科學、中國歷史、宗教、電腦、普通話、體育、家政、音樂、視覺藝術、閱讀課、其他學習經歷課程。

高中:
核心科目:中國語文、英國語文、數學、通識教育
選修科目:旅遊與款待、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視覺藝術、應用學習
其他必修科目:宗教、體育、及其他學習經歷課程。

管理與組織 瑪利灣學校在1968年由「善牧會」創立。學校推行校本管理,學校法團校董會在2013年8月1日正式成立。學校各項重要政策的制訂及推行均由法團校董會負責監察。 學校 校內設立「學與教」、「學校文化及學生支援」和「行政支援」三個部門,共同策劃、推動及發展學校。

學校與瑪利灣中心合作無間,中心除為學生提供住宿外,亦提供生活及成長輔導,讓學生在安穩、關愛、溫馨和有規律的家舍生活中,處理人際關係,透過群體生活,學習自律和愛己愛人。
教與學 1. 推行校本課程及發展「其他學習經歷」課程,讓學生投入學習、經驗成功、拓寬視野和發展終身興趣。逢星期二和五,開辦〔其他學習經歷〕課程;每天安排不同的午息活動,誘導學生善用時間,培養興趣。

2. 為中文、英文、數學、通識教育科及「STEM教育」等科目安排共同備課節;鼓勵老師透過觀課與同儕交流課堂教學及評估之策略。

3. 發展高中課程及推行「應用學習」,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機會,提升學生的學習機會,並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事業發展奠下基礎。

4. 發展電子學學習,利用平板電腦,提升「學」與「教」果效。

5.推廣專題研習計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6. 英文科引入英語話劇課,並設立Walking Together英文校報,鼓勵學生以英文投稿,提升寫作表達能力。建設校園英語氛圍,讓學生對英文的學習增加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此外,更舉辦英語營,讓學生活用英文。

7. 推行「學習獎勵計劃,透過獎勵,讓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提升,減少放棄學習的情況。

8. 強化教學,照顧學生多元學習需要,加強對多元學習需要學生的支援,以助學生學習,讓學生不放棄學習,健康成長。

9 .推展「非華語學童中文教學」
中國語文科以抽離式學習協助非華語學生學習中國語文。另外,亦為非華語學生提供適切的語文活動。

10. 與加利福尼亞大學柏克萊分校 (UC Berkeley, U.S.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 (UCLA, U.S.A)、辛辛納提大學 (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U.S.A)、聖麥可學院 (St Michael’s College, U.S.A)及梅鐸大學 (Murdoch University, Australia)合作,透過成立首間有美國大學生以義務及實習型式支援的學習中心,營造有意義的英語學習環境,鼓勵學生以純英語溝通,提升學生英語水平。亦期望透過文化交流,營造包容和諧的共融學校文化。
支援輔導服務 1. 建立喜樂和平的健康校園文化,透過多元化的策略和活動,師生同行並進,建立起一種密切而又互信互賴的關係,讓學生健康和喜樂地成長。

2. 學校重視學生個人及社交的發展,幫助她們認識和接受社會的道德規範及價值觀,從而日後能立足社會。

3. 協同瑪利灣中心發展及推行Helix Project〔喜樂成長計劃〕,以助學生喜樂地學習和成長。

4. 應用「認知行為治療」於訓輔工作上,輔導學生以樂觀的態度面對問題,並帶動行為作出正面的改變。

5. 實踐訓輔合一的理念,透過各種講座及小組,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6. 推行個人導師制,透過班級經營,建立師生關係,陪伴學生成長。

7. 推行校本「快樂旅途」生涯規劃課程,為全校學生提供有系統的生涯規劃課,讓學生認識自己,發揮青年特質,為將來作準備。

8. 與社福機構合作,為高中學生提供 有系統的生涯規劃活動,包括工作實習。

9. 推展「善意溝通」,促進人與人的關係。

10. 推行青蔥少年計劃,為學生提供性教育講座、並引入NGO,為學生進牙齒、眼部等護理和檢查,加強少女應有形象和自信。

11.與校外團體合辦各種活動,以提升本校學生輔導的成效。

12.透過警校關懷大使、培養領袖生,鼓勵學生服務,並增加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及責任感。

13. 為初中及高中的學生設置社會服務課,培養他們參與社區事務的熱誠。

14.「依。正念」支援青少年精神健康計劃。
高中學生參加由香港青年協會推行為期2年的「依。正念」–支援青少年精神健康輔導計劃。讓學生建立健康守法正向人生。

15. P.O.W.E.R. Project(生命大使計劃)
參加由瑪利灣中心和美差會潮浸服務聯會合辦的P.O.W.E.R.Project(生命大使計劃)。透過一系列的培訓和活動,提升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肯定。

16. 「跨越-社區資源滙聚計劃」
善牧會在瑪利灣中心推行「跨越-社區資源滙聚計劃」,結合社會資源和專業義工,開設課程和實習機會,開拓學生視野和就業途徑。已開辦的課程計有:為了愛-珠藝課程、寵物美容、咖啡沖調和攝影課程 。

17. 「Music in Life」計劃
瑪利灣中心為學生推行「Music in Life」計劃,將音樂融入院舍生活,藉此舒緩學生情緒,同時亦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每年安排戶外埸地讓學生作表演,發揮音樂潛能和加強學生的自信

18. 與台灣大學結盟,安排台灣不同的大學到校舉行升學講座,向高中學生介紹升讀台灣大學的情況。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1. 為發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各科舉行不少活動以增加學生對學術的興趣,例如: 舞蹈、流行音樂、歌唱比賽、短片製作、參觀、野外和社區探索等活動。

2. 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參加公開比賽,如徵文比賽、標語創作比賽、校際英語、粵語及普通話朗誦比賽、短片製作、體育及視覺藝術比賽等。

3. 舉辦和參加社區建設的活動及義工服務,加強學生的公民意識,培養學生的公民責任。

4. 學生屢次獲邀出席各類大型活動作表演。

5. 籌辦大型綜藝滙演,展現學生才能和經驗成功。

6. 帶領學生往境外作交流學習。

7. 鼓勵教職員與學生一起發揮藝術創意,美化校園環境,拓濶學習和活動空間。

8. 高中學生以「南區『耆』妙人生之旅」為題,參加由港鐵和香港中文大學亞太研究所生活質素研中心主辦的「青年生活質素先鋒計劃」之「提升香港質素建議書」,成功獲得甄選,得以推行計劃,透過服務,提升自己和區內老人的生活素質。

9. 初中學生參加由衛生署及食物安全中心主辦的「活學活用營養標籤獎勵計劃,榮獲初中組金獎。

10. 學生在「西區警區睦鄰守護計劃海報設計比賽」中,分別獲得亞軍、季軍及優異獎。

11.社會服務聯會 「明日之星」計劃--上游獎學金《3名》。

12.羅氏慈善基金、教育局合辦之高中「應用學習獎學金」《1名》。

13.香港珠寶玉石廠商會慶祝回歸20周年全港學生翡翠首飾設計大賽(中學組)《季軍及優異獎》。

14.教育局及香港教育城聯辦慶祝香港特區成立二十周年暨基本法學生短片創作比賽-《優異獎》得獎學生並獲邀選參加延伸活動,前往北京交流。

15.第十六屆香港綠色學校獎校園「惜」午膳計劃-《卓越獎》。

16.香港通識理財問答比賽2018-《最踴躍參與獎》

17.香港小童群益會張永賢律師奮進獎學金2017-《優異獎》。

18.杜葉鍚恩教育基金 2017全港青少年進步獎-《進步獎1名;進步優異獎1名》。

19.天主教四旬期運動-《望德獎》。

20.香港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1名》。

21.東區龍獅邀請賽曁傳統國術群英會女子獅藝自選陣式組-《優異獎》

22.群育杯 -棋藝比賽2018-《冠軍》及《亞軍》。

23.南區道路安全運動2017/2018年度環保袋面設計比賽中學組-《冠軍》、《季軍》及《優異獎 3名》。

24.學校朗誦節
英語女子組詩歌獨誦-《優良獎2名》。
粵語女子組詩歌獨誦-《優良獎1名;良好獎3名》。
普通話女子組詩歌獨誦-《良好獎2名》。

25.香港藝術發展局第十屆校園藝術大使2017/18-《2名》。

26.社會福利署推廣義工服務督導委員會2017-18《香港人‧香港心》義工大使行動-《嘉許狀》。

27.西區警區學警關懷大使-《12名》。

28.「伴你高飛」獎勵計劃學生嘉許證書-《12名》。

29.香港通識理財問答比賽2018-《最踴躍參與獎》。

30.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關心你獎勵計劃2018嘉許證書-《19名》。
課程政策 1. 協助學生達致德、智、體、群、美及靈性上的成長。

2. 針對學生的需要和興趣而設計課程及多元化活動。

3. 中國語文科、英國語文科、數學科及通識教育科分階段進行「校本專業支援服務計劃」,引入課程專家與校內教師一起發展課程,推行「共同備課節」及同儕觀課,促進教師交流及學習,改善學教果效。

4. 為中、英、數、通識教育科及安排共同備課,以發展課程及推行特別策略。鼓勵其他各科進行共同備課。

5. 為中、英、數、通、體及企業、會計及財務等科目安排及推行不同形式的協作教學,提升學教的果效。

6. 推動STEM教育
提升學生對學習和探索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的興趣,為學生安排與STEM在午息推行STEM活動。
在高小及初中學生安排與STEM相關的「其他學習經歷課程」,例如綠色生活、多媒體、微電影、STEM的課程,並鼓勵學生參與校外比賽,提升學生對STEM的認識,並將技巧學以致用。

7. 培養學生的創意和表達能力
音樂科
舉辦「MC音樂祭」鼓勵學生和教職員參與,展現音樂天賦。
視覺藝術科
推行「漂流視藝室」安排高中學生出外參與各類藝術課程;設置「創藝Teen地」讓學生於視藝室內及視藝室外進行藝術創作。

8. 讓學生能表達自己在各學習範疇中所學到知識和成就
為學生的視藝作品安排校外巡迴展覽。
建立【創藝灣】網頁,展示學生不同的視藝作品。
透過中英語文活動、創作和比賽等,提升學生的語文表達能力。
科組透過學習活動,誘導學生表達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9. 推廣隱藏課程或非常規學習。
課外活動 1. 學生必須在整學年中分二期自行選擇參與合適的「其他學習經歷課程」發展潛能。課程包括獅龍藝、籃球、排球、髮型設計、形象設計、義工服務、流行音樂、結他伴我行、踏板舞、數碼攝影、數碼設計、微電影、愛心小手作、美甲班、朗誦及工作面觀等。

2. 校方亦於學年中在校內或租借校外適合的場地舉辦班際或組際活動,讓學生能有機會參與不同類型的活動,盡量發揮所長。當中包括宗教、時裝設計、普通話、陸運會、常識問答、羽毛球、排球、籃球、旅行、參觀、專題講座、綜合滙演及工作坊等。

3. 安排歷奇訓練、多元智能挑戰營,訓練學生的領導、協作和抗逆能力。

4. 教育營
每年學校均舉辦教育營,讓學生離開學校,透過特定主題,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方位學習機會,提升學生的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創造力、解決問題能力、探索力和反思能力。

5. 推行境外交流學習,開拓學生視野:每年均為學生舉辦境外交流學習,開拓學生視野,加強國家的認識。歷年,學生足蹟遍及北京、南京、上海、河南、陝面、四川、廣西、內蒙、澳門和台灣等地。

6. 申請不同基金,為學生籌辦不同計劃,讓學生體驗不同的學習經歷,例如:信興集團「啪着60個夢想」計劃,推行「愛心蛋糕師」計劃;花旗集團成功在望獎勵計劃籌辦年宵攤位,讓高中修讀企業會計及財務概論的學生,進行實際商業買賣「香港大學學生會社會服務團社會服務基金」推行「賞花 賞茶顯愛心」計劃,透過一系列的服務,讓學生服務長者,回饋社會。

資訊科技支援 1. 建設流動學習環境
設置「電子學習多用途室」,推動電子學習。電子學習多用途室相關設備,可在「其他學習經歷課」的「微電影」課堂運用,教授學生使用相關設備進行節目錄影。
推行「Wifi900計劃」,提升學校無線網絡平台及添置流動學習裝置,分階段添置平板電腦,以推行電子學習。

2. 教師具信心和能力,有效在課堂推行電子教學
鼓勵各科教師完成相關電子教學培訓,並安排校本電子學習培訓活動,支援教師善用校內已優化的資訊科技設施,逐步推動電子學習。

3. 為每名教職員各提供一部手提電腦和平板電腦,以便推行電子教學,使課堂教學更有互動性,提高學生的興趣。 。

4. 為學生提供足夠平板電腦,足夠每人一機,進行電子學習。

5. 優化校園影音環境,配合校園電視的發展
優化禮堂、有蓋操場和音樂室的影音設施。
添置攝錄設備,製作校園電視節目,建構校園影片資料庫。

6. 利用VR促進學與教將,VR的技術,並引入課堂學習。

7. 購置航拍機,並在「其他學習經歷課」開設航拍小組,讓學生學習操控技巧。

8. 圖書館購置電子學習平台和設備,推廣電子閱讀。
輔助醫療服務 瑪利灣中心推行2Rs(Right Care, Right Time)計劃,以「跨專業評估團隊模式」,為院童提供全人照顧。專業團隊包括家庭醫生、精神科醫生、專科醫療人員、心理學家、社工及院舍導師,為青少年,提供支援。計劃亦能促進院護兒童及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提高自我照顧的能力及正向發展的機會。
未來發展 2018-2019年度,我們將開展新的發展計劃,發展方向為「探。創。新Teen地」。我們期盼將學校發展成為青年學生探索知識,尤其是探索STEM的知識、發展藝術創意和學習表達,以及體驗自我價值的「Teen地」。以下為新發展計劃的關注事項:

關注事項1:推動STEM教育

關注事項2:培養學生的創意和表達能力

關注事項3:培養青年正面特質,讓學生體驗自己的價值
其他 * 家長工作
- 家長周六加油站
- 家長教育工作坊
- 親子活動

* 升學及就業講座
- 與台灣大學結盟,安排台灣大學到校舉行升學講座,向學生介紹升讀台灣大學的情況
- 與不同NGO和商業機構協作,為學生提供不同的生涯規劃活動,例如實習、參觀和培訓等活動。

* 舊生活動
- 校友會活動
- 離校生聚會
- 進行特殊學校暨資源中心 – 先導計劃,輔助派往主流學校就讀的離校生

* 短期適應課程
校舍相片
高中學生參加「河南鄭州及開封歷史文化與黃河體驗之旅」
學生在台灣大業大學校園內留影
同學與來自UC Berkeley及UCLA的駐校大學生,到長者中心作獅藝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