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校類別

特殊學校類別 / 輕度智障兒童學校 / 三水同鄉會劉本章學校

三水同鄉會劉本章學校
Sam Shui Natives Association Lau Pun Cheung School

學校名稱 三水同鄉會劉本章學校
School Name Sam Shui Natives Association Lau Pun Cheung School
中文地址 新界葵盛邨第10座學校第三座校舍
英文地址 ESTATE SCHOOL NO. 3 BLOCK 10 KWAI SHING ESTATE NEW TERRITORIES
地區 葵青區
服務類別 輕度智障兒童學校
電話 24268448
24268474
傳真 24191524
電郵地址 info@go.lpc.edu.hk
學校網址 <a href='https://www.lpc.edu.hk' target='_blank'>http://www.lpc.edu.hk</a>
辦學理念 本校校訓為「知行力學」,開辦以來均著重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的均衡發展,並以培養學生優良品德、鍛鍊學生獨立思考及自我照顧的能力,協助他們發展潛能和融入社會為教學目標。
校監姓名 劉宇興 先生
校長姓名 仇恒初 先生
學校類別 津貼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三水同鄉會建校基金會
宗教
創校年份 1976年
校訓 知行力學
學校面積 3,346平方米
學生人數 225
校內組織 家長教職員聯會
宿舍設備 -
公共交通 由葵興港鐵站乘專線小巴89/89B至葵盛西邨第十座下車。 或乘坐專線小巴87, 87K, 89B, 94, 94A, 406, 407; 或巴士32H, 34, 38均可到達學校附近。
校車服務 提供三輛校巴接載學童上學及放學。 行車路線:東涌、青衣、荃灣、石籬、荔景、大窩口、葵涌、葵芳

收費資料 上學期及下學期雜費:$100;家職會會費:$30

學校設施 本校有課室十五間,並設有禮堂、音樂室、視覺藝術室、自閉輔導室、影音控制室、綜合活動室、多功能室、校園電視台(→了解更多)、伺服器室、教員室、巴士圖書館(→了解更多)、教學心理學家室、電腦室、mac lab、會議室、校長室、校務處、醫療室、社工室、言語治療室、家政室/生活技能室、設計與科技室、印刷室、有蓋操場、心橋軒、多用途室、陶藝室、分組課室及體育室等。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數)
基本師資訓練 45
特殊教育訓練 31
學士 37
碩士 12
博士 0
教師總數 49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3
職業治療師 1
物理治療師 0
社工 4
教育心理學家 1
護士 2
技師 1
職業治療助理 1
實驗室技術員 0
物理治療助理 0
其他 4
專業人員總數 12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0
高班 0
小學 (班數)
小一 2
小二 1
小三 1
小四 1
小五 2
小六 1
中學 (班數)
中一 1
中二 2
中三 1
中四 1
中五 2
中六 1
延伸班 (班數)
延伸班 0
班級結構備註 第一學習階段:小一至小三 第二學習階段:小四至小六 第三學習階段:中一至中三 第四學習階段:中四至中六
總班數  16(編制15)

開設科目 語文、英文、實用普通話、數學、常識、感知、生活技能、電腦、音樂、視覺藝術、綜合藝術、體育、健體、德育及公民教育、設計與科技、科技與生活、圖書課、工作訓練、公民與社會發展、成長教育、資訊及通訊科技。

管理與組織 1.成立法團校董會以來,分別設立校長諮議會、副校會及行政會,以整合方式修訂行政架構,以突顯各功能組別的職能和從屬關係;以開放、融和的態度及承擔精神去管理和發展學校。校長及副校長以團隊精神,帶領學校前進。並積極鼓勵教職員的參與和提供回饋,從而改善學校管理;

2.學校根據辦學宗旨、教育的最新發展及學生需要,擬訂為期四年的學校發展計劃,包括關注事項、目標、時間表和策略大綱等;

3.按照學校發展及學生需要策劃工作,訂定合宜的推行策略,並收集數據和資料以檢視進展及計劃下一階段工作;訂定自我評估的機制和措施的同時,全校共同探討可達致有關目標和預期成果的各種策略;除此之外,亦加強策劃和監察,改善評估資料運用和提升教學效能;

4.近年學校進行自評時更聚焦於七個學習宗旨,作為自評的反思點,並運用香港學校表現指標和自評資料及數據,從整體角度評估學校在培育學生相關素質方面的工作;

5.本校配合教育發展趨勢和學生的需要訂定關注事項,以「關顧學生成長發展,推動生涯規劃教育」、「善用各方面數據,提升學與教的效能」為關注事項;

6.科組積極配合學校的發展及關注事項,擬訂適切具體的工作計劃,並對應工作目標訂定合適的評估方法和成功準則。

7.學校發展方向清晰,大致能適當地運用各項數據策劃各項工作。有系統地分析和整合各科組的評估結果,適切跟進外評及視學報告的建議;
教與學 學校根據香港的教育目標和課程發展議會訂定的七個學習宗旨及最新的教育發展趨勢,制定學校發展的優次,為學生規劃及推行寬廣而均衡的課程,以照顧學生的需要、興趣和能力,並希望每一位劉本章的學生都能發揮潛能、融入社會,做個愛國家、愛香港的好市民。

1.強化國民及國家安全教育,於各科課程中滲入國家安全的學習元素,從小加強學生的國家觀念,定期進行升旗儀式,讓學生建立尊重國歌、國旗及升旗儀式的態度,並透過不同的學習活動,協助學生了解國家的最新發展和國情,正確認識國家歷史、欣賞中華文化及傳統價值觀,建立國民身份認同;

2.配合教育局《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將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
融入科目學習,並檢視和整合不同學科的學習內容和重點,為學生提供跨課程的學習經歷,有序地推動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有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以達至全人發展;

3.配合學習目標和學生的多樣性,在主要學科中按學生能力分組,採用多元化的評估模式檢視和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度,適時提供具體的回饋,並提供不同的機會讓他們展示所學,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反思學習,促進自評和互評文化,以推動學生不斷求進和發揮潛能;

4.為培養學生善用學時,在時間表內安排午休特別時段(WE TIME),以便推行不同的學習活動(如:桌遊天地、視藝及音樂活動、閱讀推廣等),促進學生身心均衡發展。除了在課堂內的學習外,本校亦為學生提供有意義的學習經歷,例如:長假期閱讀計劃、職前體驗活動、外出參觀及服務學習活動等,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發展學生不同的興趣和共通能力;

5.透過不同的學習領域的教學,幫助學生於情境中掌握、建構和應用知識的基本能力,以綜合的模式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為將來畢業後作好準備;

6.推展 STEAM 教育和資訊科技教育,以學生為中心,透過電子學習加強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讓學生建立穩固的知識基礎,提高他們對科學、科技和數學的興趣,並學會恰當地篩選正確的資訊,培養使用資訊科技的正確態度,以應對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7.積極營造健康校園和共融文化,以照顧學生成長的需要,並運用不同策略協助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例如:健體日、開心水果月、環校跑、於早會進行早操活動、更會鼓勵學生於課後時段參與不同的活動,培養興趣,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8.致力推廣閱讀,藉設置巴士圖書館、閱讀獎勵計劃、圖書分享及主題書展等,以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和掌握閱讀策略,並邀請作家及家長到校主持講座和擔當「故事姨姨」閱讀大使,營造校園的閱讀風氣。
支援輔導服務 1.言語治療:本校採用「整校取向」模式,全校學生均可接受言語治療服務,按其需要安排個別/小組、大組、入班訓練或生涯規劃科之言語訓練。治療師除與教職員協作教學,提升學童的溝通能力外,亦著重家長參與,學習有關的訓練技巧,以求在家中配合實行;

2.自閉症輔導:學生經心理學家或精神科醫生証明患有自閉症後,便會安排入自閉症輔導組。負責老師會評估學生各方面的能力,然後訂立學習基線,編定合適的學習計劃及教材,並透過個別輔導、小組學習、結構小組,以及與生活有關的外出活動,訓練學生溝通技巧及生活技能。利用不同的教學技巧如視覺策略、社交故事、想法解讀、結構性教學等,讓學生學習各種技能及與別人溝通及群處技巧,消減他們的固執或不適當行為;

3.職業治療:職業治療師會根據學生個別的需要設計治療活動,促進他們在大小肌肉協調、認知、視覺感知及感覺統合各方面的發展,從而提高他們的自理能力,改善學習及準備日後就業;

4.社會工作:負責全校學生的輔導工作,協助他們面對個人成長的需要及處理學生的問題,並為學生和家長提供輔導。安排畢業生接受評估,並按能力安排至訓練中心、庇護工場或展能中心接受訓練或就業;

5.教育心理學家:每星期到校兩天半為學生服務。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1.我們的學生無論在體育、藝術、音樂、服務等範疇上都有均衡且出色的成就,曾獲得「尤德爵士紀念基金高中學生獎」、「青苗學界進步獎」、「上游獎學金」、「葛量洪獎學金」、「屈臣氏香港學生運動員獎」、「敏哲慈善基金特殊學校獎學金獎狀」、「親切共融潛能獎學金」、「十大傑出關愛學生選舉」等獎項;

2.在國際性的特殊奧運會上,本校學生在高爾夫球、保齡球、滑冰、羽毛球、乒乓球、游泳、足球等曾代表香港出賽並有傑出的表現。特別在游泳及乒乓球項目中,我校學生曾代表出戰世界殘疾人運動會及殘亞運;

3.為了擴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走出校園及促進學生與主流人士的融和,我們帶領學生參加多個社區及國際比賽,包括:渣打馬拉松、街頭馬拉松及全港機械人比賽 - RoboMaster機甲大師融合盃;

4.此外,本校學生在藝術方面的活動中亦屢獲獎項,例如曾於藝無彊新晉展能藝術家大匯展中獲得青少年優異獎,並分別於香港學校音樂節及香港學校朗讀節中獲得榮譽及良好獎狀。本校學生的畫作曾獲得奧運運動員藝術家協會賞識,獲任亞洲首位特殊奧運會會員;

5.我們的學生績極參與社會服務,透過舉行服務日、植樹活動、賣旗活動、送戲、送花、送節慶用品等的社區探討活動培養學生成為良好的公民。
課程政策 1.課程特色
我們相信每位學生都是獨特,各有潛能,學校的校本課程是要因應學生的學習需要,為他們提供終身學習的重要經驗,使他們能在德、智、體、群、美五育均有全面發展,盡展所能,成為富責任感的公民,為社會、國家及世界作出貢獻。 為了裝備學生面對廿一世紀的挑戰,本校的校本課程致力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使其能獲取及建構知識,為日後終身學習奠下基礎;培養他們建立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貫徹全人發展的理念;

2.以學生為中心,發展課程及優質教育,強調五育的均衡發展。配合課程改革,以「學會學習」為目標,透過實施活動教學、結構化教學、跨學科活動、閱讀計劃、專題研習、資訊科技輔助學習等,以發展學生九種共通能力;

3.教學模式
分組學習︰為照顧學生學習多樣性,語文科、數學科、電腦科均按學生的能力跨級分組 電子學習︰課程中加入電子學習元素,學生運用電子課本上課,學習動機、興趣和成效顯著 跨學科學習(全年主題)︰透過全年主題,推行跨學科學習學習活動,建構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技能;
(本校課程特色→了解更多)

4. 為促進學生在體育方面的發展,本校除了每星期提供兩節體育課,亦增設二至四節健體課,以提升學生的運動量,改善體格及協調能力,當中會為小學二年級及中學三年級提供游泳課。在持續性的鍛鍊下,本校學生在各公開比賽中屢獲殊榮,透過體育活動,學生在個人成長方面亦學會如何群體共處,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健康的生活模式。
課外活動 1.制服團體:男童軍、幼童軍、小女童軍、升旗隊

2.校內活動:校運會、環校跑、健體測試日、單元活動、聯課主題活動、旅行、教育營、融合活動、成長營、水上歷奇、騎馬訓練、小一親子日營、畢業旅行

3.體育訓練班:田徑、游泳、籃球、羽毛球、足球、乒乓球、保齡球、高爾夫球、滑冰、雪鞋、滾球、體操、地板曲棍球等。

4.課外活動:
本校逢星期二至四下午為學生提供「活動360」培訓活動,目的是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興趣,發掘他們的體藝潛能,讓學生有多元化的學習及發展。

體育類別:乒乓球、地板曲棍球、椅上伸展、田徑、游泳、健體活動、飛盤、籃球

音樂類別:中樂團、非洲鼓、手鐘、空靈鼓、Ukulele、木箱鼓、唱遊、小古箏、合唱團、手鐘
資訊科技支援 學校積極發展資訊科技教育以應用於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上。過去多年,學校以「教育局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及「特殊學校暨資源中心」的角色為主流學校提供支援服務,分享電子學習資源,並與伙伴學校交流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生的教學經驗和專業知識。學校付出的努力均獲業界的讚揚和肯定。由研發數碼教學軟件《星願小王子》系列至一站式電子學習平台RainbowStar,學校均以關顧學生的多樣性作為出發點。就發展學與教資源平台方面,學校已將主要科目的校本學習內容電子化,為學生提供切合他們需要的電子學習資源,從而提升學與教的效能,促進學生的學習。事實上,透過此平台,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得以照顧,自學能力也因而提升。疫情期間,面授課堂次數減少,學生留在家中網上學習的時間增多,幸而學校電子學習的發展步伐已趨成熟,而學生使用資訊科技學習的能力也達到一定水平,以致學生能在疫情期間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透過電子學習平台,隨時隨地按自己的程度及學習需要自主學習,而教師及家長也可透過該平台了解學生學習的各項紀錄、表現和統計資料,以促進學習的評估。

另外,激發學習的環境與設施,學生對科技產品發展很有興趣,我們積極在學校環境加入新元素,讓學生有機會應用科技輔助學習。學校迎合大部份學生的喜好,設計了移動圖書館計劃,把圖書館改建成巴士圖書館,配合課室的電子白板進行跨課程教學,也把傳統的電腦室改造成 Mac Lab 及 Pixel Hub,更善用樓梯空間,利用 IoT 聲控變色燈進行 IT 及藝術活動。

學校被評為2023-2026年「Apple傑出學校」,以表彰我們透過持續創新激發、想像和影響全校的教學和學習。本校展現了運用科技輔助學習的願景,能運用科技在教與學上皆展現啟發力、想像力與影響力。並透過自攜裝置(BYOD)的政策,讓每位學生擁有自己的學習工具,引領他們與世界接軌,激發創意、培養協作能力,並達成因材施教的個人化學習。
輔助醫療服務 健康服務:
1.統籌學生健康服務
2.安排每年校內注射流感針及預防針
3.定期舉行健康及性教育講座,灌輸正確知識予學生,令學生得到身心健康,及提昇學生自我保護意識
4.感染控制,定期巡查學校環境,確保校園清潔衛生,並緊密監察學生患病情況,以防傳染病在校園爆發
5.學生校內餵服藥物及整理藥物記錄
6.學生日常急救護理,如為傷口消毒、止血、處理抽筋情況、發燒處理、安排送院處理等

牙齒護理:
1.統籌學生之牙科保健
2.每年進行「牙齒清潔月」活動,鼓勵學生培養良好牙齒護理習慣;校護亦定期為學生進行刷牙訓練,教導學生正確刷牙方法
3.每年舉行家長刷牙班,教導家長正確刷牙方法及牙齒護理知識,從而令學生在家亦能以正確方法護理牙齒

午膳供應及飲食健康:
1.統籌學生午膳供應服務,監察午膳供應商,確保供應商提供均衡營養及合乎衛生之午膳服務
2.配合衛生署「健康飲食在校園」運動,每年舉辦「開心果月」,為學生營造進食水果的環境,幫助他們培養每天吃充足水果的習慣
3.監察學生體重,帶領過重學生於校內進行適量減重運動並教授健康飲食知識;而過輕學生亦會與家長製定增重飲食計劃,例如定時飲用營養奶等

宗旨:
1.提昇學生個人衛生技巧
2.加強家長及教職員的衛生知識
3.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
4.讓學生在安全衛生的校園內,能健康愉快地學習
未來發展 1.致力發展電子教學,亦培養學生運用科技的能力,啟發他們的思考,為急速轉變的世界作好準備。

2.學校將會建基於現有資訊科技教育發展的優勢持續關注及推展電子學習,積極發展一站式平台系統;並透過收集及累積學生於不同範疇的表現數據,展示他們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成就。為進一步發展數據分析以加強學與教和學生的表現,學校將建立更有系統的學生表現資料庫,並通過平台分析功能,使資料數據得以充分運用,以全面透視學生的學習經歷和表現,從而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3.透過課程規劃以電子學習提升學生學習動機,逐步擴大使用校本的電子課本及電子學習資源的程度,進一步將電子學習融入各科目及整個校本課程。讓電子學習融入學校生活,促進自主學習。

4.學校關顧學生成長發展,將積極推動由家校及跨專業團隊合作的生涯規劃教育,因應每位學生在不同學習階段的成長需要和獨特情況,擬定教育目標,並透過建立相關網上平台及數據分析,讓教師全面地掌握每一位學生的個別化教育計劃及進度。

其他具體執行細項:
1.學校自我完善工程:策劃及完善學校自評的機制,跟進外評報告中所提的建議,將本校的優點加以發揚,弱項加以改善。
2.發展學科評估機制及適切的校本課程,優化及完善學與教的評估。
3.建構有系統的評估資料庫,包括校本課程、教學計劃、學生表現、輔導及言語治療紀錄等資料。
4.提高學生語文運用的能力,及聽、說、讀、寫技巧。
5.推行親子閱讀計劃: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6.推動電子學習,透過課程規劃,使用電子教科書及電子學習資源,以電子學習促進有效學習。
7.改善學校環境,照顧學生成長的需要,建立更適切的學習閑適環境。
8.建立學校與家長的溝通網絡:積極發展家長與學校的伙伴關係,並重視家長的意見。
其他 1.本校過往一直提供資源予特殊學校及主流學校,以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童。學校最驕人的成就,是開發了一套讀寫障礙學習軟件「星願小王子」。(→了解更多)

2.本校透過匯豐150週年慈善計劃的申請獲得三千多萬的撥款,建立一個電子教學平台,主要將涵蓋四個主科的校本內容電子化,預計因應不同能力及學習需要的學童而調適的電子書共五百七十多本,與教師及家長一同分享,積極推動教學電子化。通過這個平台,學生可隨時隨地使用各種不同互動媒體自主學習,除了可減輕教師的工作量,更可提升學與教的效能,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教師及家長亦可於平台上追蹤學生的學習進度,了解各學生的長處與短處,因應個別情況以提升所需照顧。本計劃能夠奪得HKICT Awards 2021 智慧市民(智慧共融)金獎,證明各界肯定相關計劃所作出的成績。(→了解更多)

3.優質教育基金電子學習配套計劃:由三水同鄉會建校基金會以辦學團體身份申請,成功獲撥款二千五百萬元,本會兩間屬校分別帶領三間小學及五間特殊學校推行三年計劃,並與香港教育大學教育及專業團體和商界協作。運用大數據「教得精 學得準」,進一步發展一站式電子學習平台及教學資源,以照顧不同學習需要,提供更切合學校需要的電子資源。繼續發展和提供學界進行電子學習所需的配套,以支援及推動電子學習,為整個教育界帶來裨益。(→了解更多)
校舍相片
藝術表演<a href='https://www.lpc.edu.hk/placeholder?id=42&sch_year=2023' target='_blank'>(→更多活動照片)</a>
小組教學
資訊科技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