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學校類別

特殊學校類別 / 輕度智障兒童學校 / 匡智翠林晨崗學校

匡智翠林晨崗學校
Hong Chi Morninghill School, Tsui Lam

學校名稱 匡智翠林晨崗學校
School Name Hong Chi Morninghill School, Tsui Lam
中文地址 新界將軍澳翠林邨
英文地址 Tsui Lam Estate, Tseung Kwan O, Kowloon.
地區 西貢區
服務類別 輕度智障兒童學校
電話 27061881
傳真 27061991
電郵地址 tsuilam@hongchi.org.hk
學校網址 http://www.hcmstl.edu.hk
辦學理念 秉承匡智會「匡扶智障」的精神,致力為智障學童提供優質的學校教育,務求每位畢業生也具備就業能力。
校監姓名 林美蓮 女士
校長姓名 霍俊榮 博士
學校類別 津貼
學生性別 男女
辦學團體 匡智會
宗教
創校年份 1973年
校訓 良工實學
學校面積 約3,600平方米
學生人數 255名(學額)
校內組織 家長教職員會、校友會
宿舍設備 -
公共交通 乘地鐵於寶林地鐵站C出口轉乘綠色專線小巴17M直達本校。 巴士路線:93A、93K、98C、95、95M、98A、290、290A、690(隧道線)
校車服務 校車服務由承辦商提供,校巴接送範圍包括:將軍澳區、觀塘、秀茂坪、藍田、油塘。

收費資料 1.雜費(一年計)
 1.1.戶外活動費$190
 1.2.手冊費$14
 1.3.作業費$380
 1.4.學童牙科保健費$36(學童於本學年9月1日尚未滿十八歲才可參加學童牙科保健服務)
2.校巴每月收費$820至$2500
3.午膳每餐$27

備註:
1.匡智會為有需要的學童提供交通、午膳及運動員津貼
2.學校運用全方位學習津貼舉辦活動,以豐富學生學習經歷

學校設施 學校擴建工程於2020年3月正式竣工,新翼校舍設有3個標準課室、1個醫療室及3個洗手間,天台建有綠化設施,以培養學生對種植的興趣及推廣綠化和環保意識。另外,籃球場及戶外步行徑亦已完成翻新,為學生提供優良了的學習及活動環境。

學校環境優美翠綠,設有冷氣調節,除有14個標準課室外,還有禮堂、圖書館、輔導室、自閉症資源教學室、個別學習工作間、毅進工場(職場工作)、卓閱角(故事室)、健體室、兒童遊樂場、2間電腦室、音樂室、視覺藝術室、家政室、設計與科技室、STEAM室、社工室、言語治療室、職業治療室、多用途室、會議室及怡情軒(家長工作間)等。

教師專業資歷 (人數)
基本師資訓練 48
特殊教育訓練 38
學士 49
碩士 15
博士 1
教師總數 51
專業人員資料 (人數)
言語治療師 4
職業治療師 1
物理治療師 0
社工 4
教育心理學家 0.2
護士 2
技師 0
職業治療助理 0
實驗室技術員 0
物理治療助理 0
其他 -
專業人員總數 11.2

預備班 (班數)
低班 -
高班 -
小學 (班數)
小一 2
小二 1
小三 1
小四 1
小五 2
小六 1
中學 (班數)
中一 1
中二 2
中三 1
中四 1
中五 2
中六 2
延伸班 (班數)
延伸班 0
班級結構備註 另設自閉症輔導教學及小組學習計劃。
總班數  17

開設科目 科目包括德育及公民教育、中國語文、人文、科學、數學、感知肌能訓練、音樂、視覺藝術、體育、家政、圖書、資訊科技、設計與科技、生活技能、成長教育、生活英語、興趣小組。在高中階段,設三個核心科目及六個選修科,例如:公民與社會發展、健康管理及社會關懷、工作技能訓練。此外,本校提供個別化學習計劃、自閉症輔導教學計劃及多元化的小組學習計劃,以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管理與組織   本校樍極運用教育局學校表現指標檢視重點工作成效,實踐「策劃—推行—評估」自評循環理念,落實校本管理,重視成效檢討,反思教學效能。學校能靈活因應教育政策的轉變、辦學宗旨、學生的背景和特質,確立適切的發展優次,提升學校效能。
  另外,本校以「致力提供優質的學校教育,務求每位畢業生也具備就業的能力。」為願景,教職員同心竭力幫助學生都能具備就業能力,融入社會。
  此外,為更有效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教職員必須與時並進,有規劃地持續進修,提升專業含量;每年教師均會訂定個人的專業發展計劃(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lan, PDP),配合導師朋輩支援系統 (Mentor-Peer Support System, MPSS) ,有效促進專業交流和反思;教職員亦會運用校本Learning School (Staff) 自學平台,將工作經驗及心得互相分享,以提升他們的專業效能,達至自我完善。
教與學   學校課程以「大班、小組、個別」三層架構運作,配合合適的教學策略,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幫助他們有效學習,包括:協作教學(Co-teaching)、步驟分析法(Task Analysis)、多感官教學(Multi-sensory Teaching)等等。此外,各科因應其教學重點和特色,靈活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例如:實境學習、電子學習、探究式學習等。
  本校重視學習習慣、共通能力及價值觀的培養,故於各科滲入相關元素,例如:教授解難策略、透過互評及自評等加強反思和自我改進能力,利用不同的視像工具幫助學生理解、思考及組織意念,提升思維能力。
支援輔導服務   學校以貫通式跨專業團隊,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支援輔導,專業團隊除教師外, 亦設有4位社工、4位言語治療師、2位護士、1位職業治療師、1位職業治療助理及由匡智會安排的教育心理學家。服務包括個別學習計劃、學科輔導、自閉症輔導教學、個案及家庭輔導、言語治療、醫療保健、職業治療、教育心理學家校內支援、就業及職前輔導、家長支援及培訓,並為每位學生制訂個別化生涯發展,提供持續及全面的支援。本校亦成立跨專業小組,支援非華語學童學習中文及融入校園,並為有需要學生轉介社福機構提供託管服務。
  本校與不同外間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機會,例如新生入學體驗、高中生職業體驗等。高中設有「高中出路轉銜計劃」,配合學生出路目標,安排職業評估、課程、訓練,並以為期三年的「畢業生支援機制」,協助高中生順利銜接職涯。
  此外,家長和學生可透過校本生涯發展電子平台,了解各項支援的目標和進展。家長亦可上載顯證,分享子女學習成果。平台亦提供家長和學生自學資源,促進自學習慣。
學業及學業以外的表現   本校主動為學生申請不同的外間獎項,以肯定學生的進步及傑出表現。學生曾獲獎項不同獎項,例如:蜆殼港島青商傑出展能學童獎、上游獎學金、高中應用學習獎學金、屈臣氏集團香港學生運動員獎、優秀小學生獎勵計劃、同燃希望獎、青苗學界進步獎、敏哲慈善基金獎學金、葛量洪特殊學校學童獎及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舉辦之進步獎等。
  學生積極參與不同的比賽,表現優異。學生曾於香港學校朗誦節英詩朗誦比賽(獨誦) 及香港學校朗誦節中詩朗誦比賽(獨誦),獲得優良等級;在「童你説故事」演講比賽,以粵、英、普三語說故事獲優異成績。
  音樂方面,MIB樂團曾在「香港學校音樂節」的樂器組比賽獲得優良級別。藝術方面,學生在綠色和平北極熊理想生存環境繪畫比賽分別獲得亞軍和季軍;在德豐地產及匡智會聖誕CUSHION設計比賽獲得亞軍、季軍及多項優異獎;在共創共融年曆設計比賽亦獲嘉許獎。
  體育方面,成績卓越。學生在多項世界賽學生獲驕人成績。1名學生在2022荷蘭特殊奧林匹克短道速滑邀請賽獲1銀、1銅。1名學生在維希2023 Virtus環球運動會獲6項冠軍、4項亞軍,更獲選為曼最佳女運動員。1名學生在2024全國特奧花樣滑冰、速度滑冰比賽獲1金、3銅。1名學生在泰國普吉島樂古浪馬拉松獲亞軍,1名學生完成「樂施毅行者」,13名學生完成「東華三院「奔向共融」、其中1名更獲冠軍、1名學生獲殿軍。
課程政策   學校課程建基於學校願景,旨在發展學生的潛能和就業能力,以邁向獨立生活,融入社會。課程以學生個人成果評量(POAS)為核心,內容連繫學與教、家居、就業、社區、健康及安全六個學習範疇,對應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發展進程及需要。
  校本課程以混合課程(Blended Curriculum)取向規劃,透過學科、術科、功能性的課程內容,全面照顧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要。小學班以學生的成長發展為依歸,讓學生逐步掌握生活所需知識和技能。中學班按學生離校以後之需要作循序漸進的安排;除透過實用性的學習內容,加強工作技巧外,亦著重生活解難和思維能力的提升。
課外活動   為促進學生的全人發展,培養學生不同的興趣,本校開辦多元的課外活動,以協助他們發展潛能及建立自信。為配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本校於每週安排不同種類的課外活動,包括:視藝班、電腦班、樂器班、舞蹈班、童軍、足球班讓學生參與。同時開辦多元化的自選活動,例如:籃球、拼貼畫、敲擊樂、雜耍等,希望學生能善用餘暇,拓展學生在課堂以外的學習,培養學生課餘的興趣,並發展他們的潛能。
  此外,本校為高小至高中學生提供游泳訓練、生活營、遊學團及乘風航,藉以擴闊學生的視野,鍛煉強健的體魄,並豐富他們的學習經歷。
資訊科技支援   本校積極鼓勵學生運用資訊科技進行學習活動。校內硬件設施完備,有兩個配備了中央廣播教學系統的電腦室;每個教室均安裝了電腦、互動式觸控數碼顯示屏及實物攝像儀。本校因應教育局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加強了學校的無線網絡基礎設施,為整個校園重新舖設無線網絡,讓學生可透過配備無線網絡功能的平板電腦進行學習。另外,本校透過申請「小學奇趣IT識多啲」及「中學IT創新實驗室」計劃,舉辦「物聯網智能家居Microbit課程」、「鐳射切割立體模型入門工作坊」及「3D設計及打印工作坊」,同時為學校改建兩間智能家居房間,添置兩部鐳射切割機及兩部3D打印機,推動資訊科技的學習氛圍。
  本校教師已完成基本級及中級資訊科技培訓,部分更完成中上級及高級水平,能有效運用教學互動應用程式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學習多樣性)進行教學,如:RainbowOne、Bitsboard、Nearpod、Kahoot、Quizlet等。此外,學生亦可透過個歷程檔案儲存學習成品、影像及進行反思。學校更設有網站,讓不同人士瀏覽學校最新資訊;教職員、家長及學生更可透過內聯網、家長平台及學生自學平台進行互動教學活動。
  另外,STEAM連貫不同科組融合IT教學。透過有趣而不同的活動,使學生從「動手做」中學習。以IT支援科學探究,串連學生在不同科目及活動中所學,加強學生綜合應用這些知識丶技能及發揮創意,解決生活上的問題或需要,亦提升學生對科學與科技相關事物的興趣,學校於2023-2024年參與賽馬會「智歷奇境」學習計劃2.0,於電腦室增設VR虛擬實境應用系統,透過沉浸式VR互動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的共通能力。
輔助醫療服務   本校現有兩名駐校註冊護士,專責學生健康和身體發展的需要,為學生提供輔助醫療服務。服務範圍包括:統籌學生的保健工作、監管午膳質量、給予學生適當的醫療指導、監察校園衛生及預防傳染病的工作等。另外,本校亦會舉辦不同活動,如:早會分享、獎勵計劃、家長工作坊及講座,推廣健康資訊。透過不同的服務及計劃,讓學生能在知識及技能上,達至「健康生活」的目標。
未來發展   本校按自評檢視,制定2023/24-2025/26發展計劃的重點項目:
1.以學生學習為中心,提供實境學習,發展學生的共通能力,培養正確價值觀和態度,並建立翠林良工實學的「學習文化」。
2.促進學生學習效能,提升教師 團隊專業能量,建立良工實學 的「工作文化」。
3.支援學生學習和成長,建立家校「協作文化」。
  此外,學校持續優化組職架構,讓每一位教職員透過參與功能組,傳承經驗和知識,促進學校發展和自我完善。
其他   本校是匡智會屬下的一所學校,而匡智會是全港最大專為智障人士提供服務的非牟利機構,轄下100個服務單位,為學前、學齡及成年智障人士提供一條龍的全面服務,各單位為屬校學生提供培訓基地,為畢業後的成人生活作好選擇和準備。
校舍相片
图像
图像
图像